学术交流
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刘犇: 介孔金属催化材料

时间:2025-07-16来源:化学与化工学院

报告时间:2025年7月22日(星期二)10:00-11:00

报告地点:昇华楼616会议室

刘犇 教授

工作单位四川大学

举办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高值催化转化与反应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柔性智能材料创制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报告简介

无机贵金属催化剂材料的多孔化可以提高原子利用率和结构稳定性,调控反应中间体的吸/脱附性能,实现催化性能的突破。然而,贵金属前驱体高的原子迁移速率易导致造孔过程中的孔道坍塌和晶体团聚,限制了介孔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此报告聚焦无机合成和催化化学的交叉,提出了表面活性剂-金属前驱体-配体的中间体模板合成新机制,实现了多尺度介孔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和精准调控,解决了贵金属纳米晶体成核过程中孔道坍塌和形貌破坏的难题;发展了热力学稳定金属晶体/硬硅的共生模板合成新策略,实现了原子有序介孔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和晶相调控,突破了贵金属晶体无序-有序过程中的烧结和团聚挑战;探索了介孔贵金属纳米材料在选择性催化反应的催化表现,提出了材料金属孔道的强限域和螯合作用机制,建立了孔道与催化选择性间的构效关系。

报告人简介

刘犇,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长期从事介孔金属催化材料合成化学相关研究,相关成果以通讯作者在Nat. Protoc.、Nat. Commun.、JACS、Angew. Chem.、Adv. Mater.、CCS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受邀在Acc. Chem. Res.、Acc. Mater. Res.和Chem. Soc. Rev.等期刊撰写综述6篇,总引用超过5500次。入选2023年国家级青年人才和2017年江苏特聘教授等;获得2024年Chem. Soc. Rev.期刊的Emerging Investigators称号和2023年Adv. Mater.期刊的Rising Stars称号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