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16:00
报告地点:材料楼601报告厅
报 告 人:宋波 教授
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举办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简介:
增材制造技术基于数字化分层制造原理,将复杂的三维结构转化为二维平面结构,通过不同形式的能量加载在各种形态的材料上,理论上是实现任意复杂结构,使设计由面向工艺转变为面向性能的设计,极大提升了设计空间。以增材制造构件类型来划分发展经历,大致可分为初期的模型结构、到中期的结构构件、以及到目前的功能/智能构件。受限于能量源的局限,早期的增材制造仅能实现模型结构,间接应用于模具、铸造等行业。随着增材制造元器件的进步,特别是高能激光器的突破,直接成形金属结构构件成为现实。在此基础上,材料或结构设计多面向力学性能优化,在保证力学性能的同时实现轻量化,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随着高端装备对多功能构件的设计需求越来越高,仅考虑力学性能与轻量化耦合设计已难以满足多功能需求,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功能结构和智能构件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通过一种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的微结构设计,变化外形、尺寸和排列方式等精确操纵构件的物理特性,实现类似于超材料特性的功能结构和智能构件,如电磁/声波/热隐身,零/负泊松比等,这类超材料结构在航空航海、生物医疗、通信工程和军工等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报告阐述了增材制造超材料结构的研究现状、进展与发展趋势。
报告人简介:
宋波,工学博士,教授,博导。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青、优青)、教育部联合基金创新团队等项目。2022 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3年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争先创新团队负责人、2023、2024年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2021、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等。以第一获奖人获2024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2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22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021和2022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十大科技进展。累计发表论文130余篇,SCI他引5000余次,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主持制定和参与制定增材制造国家标准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