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IEEE PELS (Regional) Distinguished Lecturers系列报告五则

时间:2021-11-03来源: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报告平台:腾讯会议  ID:216 463 190

举办单位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学术报告信息(一)

报告题目:直流电网与电力电子变压器

报告时间:2021年11月06日(星期六)08:40-09:20

杨旭 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简介

报告首先分析了在中国碳减排政策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的消纳新能源发电和平衡电动汽车等大容量负荷而建设直流电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然后针对直流电网电力电子化的特征,重点阐述了其中电力电子变压器等关键装备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方案,并介绍了以碳化硅为主的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在直流电网装备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对电力电子技术及相关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学生了解能源与环境问题、直流电网对解决碳减排的意义以及直流电网中关键的电力电子装备的技术路线有帮助作用。

报告人简介

杨旭,1972年生,199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副院长。入选多项国家级人才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大功率特种电源、电力电子集成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等7项,参加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偏转磁铁高精度供电电源系统的预研和工程设计。出版《开关电源技术》等专著,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学术报告信息(二)

报告题目:大容量变流器低载波比工况运行调控技术研究  

报告时间:2021年11月06日(星期六) 09:20-10:00

:李武华 教授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报告简介

本报告从大容量变流器的发展现状和工程需求出发,总结了功率器件的非理想特性和开关频率严重受限约束下导致低载波比运行是大容量变流系统的典型工况和共性特征。在系统归纳低载波比运行面临的技术挑战的基础上,探讨大容量变流系统控制的多尺度特征,重点研究三相对称/不对称工况下低载波比变流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法,包括双边频域模型、相位平移补偿器、矢量角PI控制器、矩阵相位平移补偿器等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等。还重点讨论中压大容量低载波比变流器测试系统的控制架构和实验验证。

报告人简介

李武华,2002年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获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学位,导师为IEEE Fellow、IEE (IET) Fellow何湘宁教授;2008年至2010年在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槱生教授,随后留校任教;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13年晋升为教授。2010年至2011年受加拿大政府资助赴Ryerso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加拿大科学院/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 Bin Wu教授。曾于2007年至2008年在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GE Global Research Center)做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大容量功率器件的特性建模、高性能变流器的拓扑理论、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的运行控制等。

负责建立(完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在研和完成)国家、省部级、企(事)业合作研发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基金委“杰青”、科技部“973青年科学家专题”等。至今已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2019年获教育部“青年科学奖”,2018年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学术报告信息(三)

报告题目:“光储充氢”微网系统关键技术

报告时间:2021年11月06日(星期六) 10:00-10:40

:孙凯 副教授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

报告简介

涵盖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电、制氢的“光储充氢“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利用直流微网综合集成分布式光伏和充电、制氢负荷,既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高比例消纳,又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高效、经济、稳定供能。报告将着重介绍支撑”光储充氢“系统的直流微网关键技术及应用,包括:1)适应多时间尺度的直流微网精准低频与高频建模方法;2)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直流微网架构设计与容量优化配置方法;3)支持光伏、储能、充电、制氢高效接入的大功率直流变换器技术;5)基于”虚拟电池“概念的分布式电源控制技术;4)计及光伏波动性和车网互动的”电-氢-车“综合能量管理技术;6)总体技术示范应用。

报告人简介

孙凯,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助理、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系统和多能微电网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IEEE/IET期刊论文70余篇。2013年获中达青年学者奖,2017年获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青年奖,2019年当选IET Fellow。现任IEEE高级会员、IEEE PELS亚太地区副主席、IEEE PELS北京分会主席、IEEE PELS电力电子化电网系统技术委员会秘书、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ics副编辑、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副编辑、CPSS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副编辑、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副编辑。曾任IEEE ECCE2020大会公共宣传主席、IEEE eGrid2019组织委员会主席、IEEE ECCE2017技术程序委员会副主席、2018IEEE国际未来能源挑战赛(IFEC2018)共同主席。


学术报告信息(四)

报告题目:电动汽车电驱系统新拓扑结构的进展

报告时间:2021年11月06日(星期六) 10:40-11:20

:蒋栋 教授

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简介

电动汽车电驱系统面临着电磁干扰、调速性能以及功率密度等挑战。传统基于电压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遇到了瓶颈。本报告介绍作者团队在电动汽车电驱系统的新拓扑进展。首先介绍了基于并联逆变器驱动电机的方法,可以实现对电磁干扰尤其是共模电流的有效抑制。其次介绍了新型的串联绕组电机控制器,在只增加一个桥臂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输出调速范围近倍增的能力。最后介绍了电驱-充电复用技术,直接利用电驱系统实现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并保证充电过程电机转矩为零。这些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电驱的性能,是未来电动汽车的可行方案。

报告人简介

蒋栋,2005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2011年底获得美国田纳西大学电气工程哲学博士学位。2012年1月加入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研究中心(UTRC)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兼工程师。2015年7月全职回国加入华中科技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和运动控制技术。截至2021年7月,在此领域发表和录用1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60余篇SCI索引的IEEE Transactions论文。获得4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蒋栋从2015年11月起担任SCI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的编委(Associate Editor)。2016年5月入选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2020年7月当选IET fellow。多次获得IEEE期刊与会议的最佳论文奖。2018年发起成立IEEE PELS武汉分会并担任首届主席。


学术报告信息(五)

报告题目:基于MAS的微网多时间尺度能量管理

报告时间:2021年11月06日(星期六) 11:20-12:00

:茆美琴 教授

工作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报告简介

微网能量管理系统对于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微网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本报告将介绍一种基于MAS的分层分布混合微网能量管理系统(EMS-MG),在此基础上,介绍采用合同网方法的三层分层分布式能量控制策略。同时提出 MAS 下微网内 Agent 协作的多因子评价决策机制,从而构建基于微网本地层发电单元自主控制与中央层多单元间主动能量协调控制相结合的微网能量协调控制框架。在实验室微网条件下,对MAS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所提多时间尺度EMS-MG进行了验证。

报告人简介

茆美琴,教授,博导。1983 年6 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1983年至1985年间于安徽理工大学机电系担任助教。1988 年和2004年分别获合肥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起开始任教于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至2008年赴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作访问学者,2012年起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近几年主持、参加了30余项国家级863、973 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省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EI收录130余篇。参与编著书籍《Microgrid:Architectures and Control》一部;获原机械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获安徽省科学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安徽省教育厅三等奖1次,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与软著30余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