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徐静娟: LSPR金属纳米探针的设计与生物分析应用

时间:2019-03-15来源:

报告时间:2019年3月20日(星期三)15:00-17:00

报告地点:升华楼616

:徐静娟 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举办单位: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徐静娟,南京大学教授,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97、2000年在南京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2008年度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4年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项(2006;2001年)等。现为《Scientific Reports》、《化学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等刊编委。2019年起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nalytica Chimica Acta》编辑。研究方向:光、电化学生物分析。已发表SCI源刊论文400余篇,研究成果被SCI刊物他引14000余次;个人h-index为68。

报告简介

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可以引起自身的光学、电磁学信号的显著变化。利用金属纳米颗粒的LSPR特性可以实现灵敏的生物传感和成像分析。如利用暗场成像技术可以在单颗粒水平研究颗粒表面发生的生物分子事件;而基于LSPR引起的表面增强光谱技术,如表面增强拉曼、表面增强荧光等技术也是生物传感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报告将从三种LSPR探针(LSPR散射成像探针、LSPR增强拉曼探针、等离激射探针)的设计与应用入手,介绍我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沈益忠/文)

编辑:徐小红

关闭